資訊轉發-腕隧道症候群 中醫可採針灸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

文/陳朝龍
腕隧道症候群主要表現是橈側(拇指側)三個半手指麻木、脹痛,多發生在習慣用力的那隻手,雙手同時發生較少,以中年婦女最常見,多因使力不當,且重複相同的動作過於頻繁所致,少數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組織增生或腫瘤繼發形成。

腕隧道位於尺、橈骨關節附近,由腕橫韌帶與腕骨共同構成,負責控制手指運動及感覺的正中神經由此通過,所以當附著於尺、橈骨關節上方的橫韌帶張力過大時,腕隧道內容物增加、空隙減少、壓力增大,對神經產生壓迫,則出現手指麻木的現象。症狀初起時,由於夜間睡眠的血液循環較慢,使用後的肌肉處於休息狀態下較為僵硬等原因,所以指麻現象只出現在晚上睡覺時,稍微嚴重者會麻、痛到醒來,因此常被誤診為血液循環不良或頸部神經壓迫,此時服用促進末梢循環的藥物往往都還會有效,但到了白天只要手擺放同一姿勢超過幾分鐘就開始麻,尤其騎機車每遇到停紅燈就必須把手甩一甩時,就代表情況嚴重,更糟的是,整天隨時在麻,甚至有灼熱、刺痛感,則非得針對病因給予適當的處置,否則無法改善。

根據臨床觀察,如果壓迫太久造成腕隧道附近的軟組織出現增生或粘連時,則必須藉外科手術治療才能奏效。而中醫的治本療法則是透過針灸及傷科手法把肘關節上下連結的肌肉、筋膜鬆解,關節間隙精確對位,則尺、橈關節也隨之歸位,腕橫韌帶張力減少,腕隧道壓力降低,才能防止復發,唯臨床上須整體調理治療的部位、牽涉的範圍,應依個人的差異逐一檢查診斷。

針灸則可先扎對側陽陵泉、患肢同側的三陰交,再扎患側膏肓、肩井、少海、手三里、內關、大陵等穴,也可獲得明顯改善。

患者平時可熱敷及按壓岡上肌、大小圓肌、二頭肌、三頭肌及尺、橈側屈腕肌上的筋結點,每天三到五次,每次約十分鐘,且應減少雙手的工作量,充分休息及睡眠,讓肌肉確實放鬆、骨縫對位,並忌食辛辣、寒涼冰品、香蕉、竹筍、糯米等。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8588
2006-02-20
發佈日期:2017/04/29